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刘洪:“在岗一分钟,奋斗六十秒”
“未溺春深醉眼迷,倏然忽到半年期。助农应耻轻言懒,为民犹羞总享宜。除冷暖,解贫饥,心忧黎庶万般思。想来细论功和过,身后无人唤祭尸。”驻村半年,刘洪写下了这首《鹧鸪天·驻村半年有感》。
“当时,我用这首词来总结与勉励自己,希望自己可以牢记组织嘱托、不负领导期盼、全心全意服务于民。”刘洪告诉记者。
刘洪2019年从贵州黔南经济学院毕业,并留任学校保卫处行政工作人员。2022年4月,他升任为学校保卫处综合科科长,并获评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党员。
2023年10月的一天,学校党委书记谢立达找到刘洪,和他商讨派他去黔南州惠水县断杉镇新场村进行包保帮扶相关事宜。“谢书记找我谈话这件事很突然,面对未知的工作环境,我是比较迷茫和害怕的,第一时间我也没能下决定,但咨询了在政府工作的朋友,考虑了一个晚上之后,第二天我就主动找谢书记汇报下乡驻村的决心。”刘洪说,“觉得驻村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会让自己学到学校工作环境中学不到的东西。”
10月8日,在谢书记的带领下,刘洪第一次踏足新场村的土地,就此开启他为期一年的驻村生活。
10月,正是红薯上市的季节,新场村村民除了到罗甸县城摆摊卖烤红薯,再没有其他销路,刘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村委会依托新场村农特产品供销社积极开拓销售渠道,但收效甚微,只能由我们自己想办法。”刘洪说道。紧接着,刘洪便开始进行市场调研、寻找合作商家,他趁周末到学校学府金街等地实地调研红薯售卖市场,向商家推荐本地红薯并初步商量价格,为村里的种植大户销售红薯500余斤。通过刘洪介绍,学校食堂又向新场村村民购买了500余斤红薯。
除了红薯,新场村产出的另一大作物是大米。刘洪在走访中了解到,新场村的蛮金大米在周边乡镇口碑不错,但大米的销售却一直是个问题,通常都是村民自己零零散散将稻谷卖给商贩或打米卖。如何帮助村民销售大米,成了刘洪眼下的头等大事。
接近年关,刘洪突然想到学校又要发放教职工福利了,而学校近几年的端午、中秋和年终福利中都有大米。“从哪里买都是买,我们学校又挂帮新场村,那自然会能帮忙尽量帮。学校教职员工有几百人,大米的需求体量不算小,把新场的米作为福利发放给教职工,既是学校落实帮扶工作的举措,又能给新场村带来经济效益,是一个双赢的帮扶措施啊!”刘洪很快将自己的想法汇报给学校,学校也给予了支持。
但是,由于上报时间较晚,给新场村准备大米的时间仅有1周。这一周内,要完成大米收购、打米和包装,最终需要交出12375斤大米。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学习完如何辨别既不是陈谷、出米率高又高的稻谷后,便分组到群众家里收购稻谷。刘洪除了处理日常工作,白天也会帮忙收稻谷,晚上守着打米到凌晨两三点,还参与了设计包装。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就在网上选择适宜新场大米的包装袋成品,在袋子上印上新场的信息后就自己包装。村上购买了缝包机,我们从村里找到了有在广东潮州缝包经验的村民进行包装。”刘洪说道,“经过大家的一起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这项工作。”
就这样,刘洪的这个想法,帮助新场村销售了5万多斤稻谷,帮助新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5万元。
“今年学校大概率还会重新场村购买大米,村里面也会提前准备,把大米质量、包装质量等再优化,做成一个‘订单式’的产业帮扶模式。”刘洪告诉记者,“我们准备在今年完成新场蛮金大米的品牌申请,并设计出有新场元素的包装袋,再在去年的基础上改进大米的质量、包装技术等,让今后的产品品质更好、保存时间更长,帮助新场村出一个自己的大米品牌。”
除了帮助村民增收,作为驻村干部,刘洪还肩负着乡风文明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厕所革命、森林防火等工作。
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话家常,帮村民做事,向他们宣传防火防灾等知识,是刘洪的家常便饭。他还将自己的电话公布给各村民小组组长,由他们转发给每一位村民,以备群众需要时给他打电话。
刘洪说:“驻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除了文字材料的处理外,都是下组走访,走街串巷,每天可以接触不同的人和事,既有劳、又有逸。”
听说要修沟引水灌溉农田时,刘洪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村民一起劳动。一位老人看见刘洪穿的白鞋子,便说:“小刘啊,你不用下来,怕把你鞋弄脏了。”刘洪礼貌地笑笑,随即跳进沟里,拿过铲子就开始铲淤泥。
收到同为断杉镇辖下的大坡村被山火肆虐需要支援的消息后,刘洪与村两委干部们第一时间赶赴火场参与灭火抢险工作,助力兄弟村完成护林任务。“这么多任驻村干部中,我对你印象最深,”镇护林员、新场村村民林大江说,“因为每次打火你都虎冲虎冲的(贵州方言,意思为跑得特别快),有时候我们都不想上去了,看你一个人冲在前头也就只能跟着了。”刘洪不好意思地回道:“我们帮人的时候尽心尽力,别人来帮我们的时候才能实心实意,作为党员和驻村干部,如果自己不带头冲在前面,那以后工作想推进就难了”。
经过一段时间地相处,村民们感受到刘洪是真心实意为村里办事,对刘洪也如乡里乡亲。村民们经常热心地邀请刘洪到家里吃饭,他则常常以还要忙其他工作为由拒绝。
一天下午六点半,刘洪接到一位老奶奶报备烧杂草,他挂断电话后便带着防火工具到现场守着村民焚烧。火苗熄灭时,已经天黑了,老奶奶想留刘洪吃饭又觉得天太晚了来不及,就悄悄地去买水给刘洪喝。
“村民们都是善良淳朴的,只要是肯干一点,嘴甜一点,就能很好地和他们打成一片,各项工作的推进也能更顺利。”刘洪在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作为学校同新场村之间帮扶工作沟通的桥梁,我会在最后的这段驻村时间里继续努力,争取做到‘在岗一分钟,奋斗六十秒’,把学校的帮扶责任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