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

课堂就在现场?她这样上课→

2024/10/12返回上一页

在四川天一学院刚刚公布的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排行榜中,工程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周明丽均名列前茅,她的专业课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如何把理论性强、枯燥的专业知识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让学生爱上课程,从教11年,周明丽老师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有实效、重创新、富特色的教学之路。

 


潜心育人  当好学生引路人

周明丽主要承担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路基工程施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等。

“工程类课程知识点非常多,一味的灌输新知识,学生接受起来有难度。”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让周明丽非常明确,“必须把复杂的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教学过程中,周明丽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她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

以路基工程施工课程为例,周明丽会根据课程内容,把课堂开在施工现场,让学生亲身去感受路基施工的过程,了解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在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和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课程中,她则会引入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详细讲解桥梁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使学生对桥梁工程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专业教学中,周明丽毫无保留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实习指导中,她更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指导学生成功就业。

在实习指导过程中,周明丽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从专业知识的讲解到实践技能的传授,从问题的答疑解惑到心理的疏导鼓励,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困惑与诉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实习指导方案。在周明丽的悉心指导下,学生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不断进取,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耀与奖项。这些奖项不仅仅是学生们努力的成果,更是她无私奉献与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

 


深耕教研土壤 收获创新之果

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周明丽老师还积极参与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研究。近年她主持和参与了多项课题,其中包括四川省教育厅“高职院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路径研究”项目,以及三个市厅级项目,分别是“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优化分析研究”和“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互动影响研究”;她曾发表了两篇核心论文,四篇普刊论文,内容涵盖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的相关领域。

这些成果不仅为她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理论支持,为同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也为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数字素养、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优化交通运输体系以及促进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互动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撑。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达成这一目标,周明丽的寒暑假几乎都是深入道路与桥梁工程相关的企业,参加施工管理、监理和施工技术等企业实践,“只有站在生产一线,才知道市场最新的技术是什么,最需要的人才是什么!”周明丽说,正是在顶岗实践期间,她累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这也为教学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了更加生动的案例和素材,助力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赛促学 敢闯敢创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周明丽积极投身于各类与专业课程教学相关的比赛之中。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她精心钻研教材,深入分析教学方法,反复打磨教学方案。每一次参赛,都是一次自我挑战与超越。通过与同行们的交流切磋,周明丽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拓宽了教学思路。她将比赛中的收获转化为实际教学中的养分,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在她的努力下,教学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充满趣味与启发性的探索之旅,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成长与进步。

在周明丽的影响和动员组织下,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从竞赛方案的制定,到参赛作品的准备,她和学生经历了无数次的“头脑风暴”,解决了一个个棘手的难题,她总是给予学生关爱和耐心指导,在2023年四川省“川建工杯”职业技能竞赛装配式建筑赛项中,学生斩获三等奖三项。在2024年第二届路桥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赛项的省赛中,学生突出重围获得省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并代表四川冲进国赛赛道,斩获三等奖。

 

 

“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周明丽感慨,她为学生解惑后豁然开朗的眼神而感到高兴,为学生获得进步而绽放的笑容而感到欣慰,为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新的突破而自豪。

坚守教学一线11年,周明丽越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用责任和义务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旗帜,敢行敢试,躬耕教坛,用科研的厚度、教学的深度转化为育人的高度,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人才,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