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

企业→学校,这位教师越干越有劲儿!

2024/09/24返回上一页

“虽然父亲是教师,但是一心学习技术的我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转向教书育人的讲台。”在华为从事Java软件开发工作8年后,刘雯雯入职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一干就是7年。

从一开始“没想到有一天会站上讲台”,到现在“在当老师这条路上,越干越有劲儿”,从企业到学校,刘雯雯找到了她最热爱的事业。

 
从企业走到学校,慢慢走进学生心里

对刘雯雯来说,教师职业并不陌生。“虽然最初没有从事教师的想法,但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我对这一职业的要求和教学行为还是比较熟悉。”“半路出家”成为一名教师,刘雯雯并没有作为新手的惶惶不安,反而越做越顺手。比起站在讲台上讲课,她觉得更难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到学校后,刘雯雯负责的第一门课是Java。即使对教学没有陌生感、8年的企业工作经历也让各类专业知识信手拈来,但课堂上沉闷的氛围还是让她沮丧不已。

企业岗位面对的是“死”的项目,完成相关技术项目就可以成型。然而,教学岗位上面对的是个性差异的学生,虽然对自己的技术非常有自信,但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学生能听懂的教案,不是一件简单事。刘雯雯表示。?

最初,每当看到学生不想学习时,刘雯雯就拿起以前师长“对付”自己的那一套:你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找工作,你爸爸妈妈那么辛苦送你上学,你总得好好学习……

然而,这些苦口婆心的劝说,很多学生当作一阵耳旁风就过去了。刘雯雯并不气馁,而是通过旁听老教师的课、找学生谈心、向父亲请教等方式继续寻找办法,并在和学生的相处中,找到“疏通”之道。

“很多时候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并不是课程设计的原因,而是他们并不理解学习到底有多重要,他们对于生活、学习的看法还不成熟,所以我不光跟他们聊学习,我什么都跟他们聊。”刘雯雯说。发现学生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时,刘雯雯就会抓住机会在课上和学生聊一些人生规划、感情问题、企业经历……“只要他们觉得我说的有那么些道理,愿意学进去一点,那也比强行灌输好。”

 

从课堂放眼企业,带学生打好就业根基

调整好心态、把控好课堂节奏后,更大的挑战是教学。

毕业后,刘雯雯主要从事Java软件开发,并担任了一年的项目经理,不仅对技术,还对项目管理和项目需求、项目进度控制方面比较熟悉。“我会思考如何把八年的实操经验转化成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刘雯雯表示。“注重实践,以实践推动理论。”就是刘雯雯思考的结果,“工作实践中用到什么技术就讲什么技术,并不按照教材来全盘讲授,只讲有用的,这样整个知识体系更集中、系统,学生也能用有限的精力钻研重要的实践知识,在讲解知识点时也不再局限一个角度,而是融会贯通进行全面展示,更有利于学生计算机软件知识体系的建立。”

教学思路确定了,接下来,如何将软件技术学习中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刘雯雯有自己的办法。

抽象内容具象化,是她解决这个难题的经验之一。“框架(Framework)一词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指的是在建造房屋前期构建的建筑骨架。软件框架可以形象地比喻成我们在盖楼房时,用梁+柱子+承重墙搭建起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框架,它是整个建筑的骨架。而实现的软件功能,也就像在这个建筑框架中所要实现的不同类型、功能的房子,比如健身房、商场、酒店、饭店等。”在讲到MyBatis框架时,她就常以建造房子举例,“只要把讲的抽象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同学们就能很快理解”。

刘雯雯表示,课程中大多内容都可以在现实生活找到类比,比如很多同学学习Java的逻辑思维不强,刘雯雯就会以煎鸡蛋为例:“煎鸡蛋用料是鸡蛋、油、酱油;煎蛋的流程是倒10g油,七成熟后下鸡蛋,半熟后翻面,倒入少量盐,再翻面,然后出锅。如果将该流程放在计算机流程里就是,倒油→七成熟后下鸡蛋,没有七成熟则返回第一步……”
“这样的案例非常多,都能帮助学生理解。”刘雯雯表示,虽然学习Java很枯燥,但只要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很有兴趣,“学生说听懂了,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企业工作8年,教书7年,在刘雯雯看来,无论是完成有挑战性的项目,还是在学校面对一个个渴望知识、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都能找到个人价值感与成就感,而教师,更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感。“在当老师的路上,越干越有劲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