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

党建之窗 | 桂林山水职业学院:深化党建引领,赋能人才培养新生态

2025/06/19返回上一页

桂林山水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于山水名城的高校,一直以来秉持着“以党建为引领,以育人为根本”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建引领:筑牢人才培养的根基

 

党建是高校发展的灵魂,是人才培养的指南针。桂林山水职业学院始终将党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落地生根。

 

  • 强化党组织建设,夯实育人根基

 

学校不断完善党组织架构,确保党的组织覆盖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从学校党委到各党支部,形成了一个上下联动、紧密配合的组织体系。在教师队伍中,注重党员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让一批既有深厚专业素养又有坚定政治立场的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和育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生群体中,积极开展入党启蒙教育,通过党课培训、社团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学校学生党员的比例逐年上升,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 加强思想引领,铸就育人灵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筑牢思想根基,才能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才。学校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等,开展了一系列红色研学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前往实地参观学习,聆听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让红色基因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实现大一新生红色研学全覆盖。在学校内部,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将党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思政课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让思政课变得生动有趣,真正入脑入心。同时,专业课教师也积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理工科专业课程中,强调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通过全方位的思想引领,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赋能人才培养: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党建引领不仅体现在思想教育上,更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积极探索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举措,为人才培养注入强大动力。

 

  •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育人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大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制作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课件、在线测试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在课堂上,教师们则更多地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与企业、社区、文化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例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到当地的旅游景区、酒店进行实习实践,深入了解旅游行业的实际运作情况;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当地的文化创意项目,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引领作用,不仅在专业技能上给予学生指导,更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

 

  • 优化课程体系,契合育人目标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学校构建了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通识课程为基础,以专业课程为主体,以实践课程为支撑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在思政课程方面,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齐开足思政课程,并不断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打造了一批思政“金课”。在通识课程方面,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设了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的通识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接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专业课程方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例如,针对桂林市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了改革,增加了旅游大数据分析、智慧旅游等新兴课程,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在实践课程方面,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同时,学校还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实践课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育人成效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党课学习、师德师风培训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开展教学竞赛、学术讲座、教师培训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学校还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动态,增强实践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党员教师示范课”“党员教师工作室”等形式,让党员教师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进步。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对师德失范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通过这些举措,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