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当前位置:第九十二期>第四版>详细信息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 重庆数字产业职业技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

来源: 发布于:2025-08-31 浏览:45

暑假期间,重庆数字产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青春践行时代担当”为主题,组建了科技创新研学团、社会服务践行团、乡村振兴促进团、中华文脉传承团四大“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奔赴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他们用数字技术架起城乡桥梁,以青春力量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在巴渝大地描绘出一幅“科技+文化+服务” 融合赋能的乡村振兴画卷。

校地联动探需求 见证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发展

实践团在忠县石黄镇启动调研,走进金子园农业公司创始人钟金华返乡创业带动当地农作物畅销的故事,考察金子园农业公司电商工作室,调研生产瓶颈和市场路径。成员们深入农产品加工全链条,了解粮食收纳、产品加工、包装成型到产品寄出等全流程,并协助工厂转移设备,完成从“数字旁观者”到“产业参与者”的蜕变。成员们纷纷表示,数字赋能农业发展在他们心中进一步具象化。

科技创新研学团依托移动商务、大数据等数字化专业优势,打造“临时主播”助农专场。成员们化身主播,将田间故事融入脚本,在助农直播、文创设计中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见证者,切实感悟数字技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桥梁作用。

多维服务暖民心 数字技术打通城乡服务壁垒

社会服务践行团与乡村振兴促进团分头行动,将数字服务延伸至社区肌理,让技术红利惠及更多群体。

社会服务践行团针对忠县东坡路社区30名老年人开设 “银龄数字课堂”。从智能手机基础操作到防诈情景剧演绎,成员们通过案例重现、揭露“保健品陷阱”“中奖诈骗”等套路,并指导老年人下载反诈APP。“以前总怕点错手机按钮,现在敢自己发视频给孙子了。” 一位老人的反馈,印证了服务的实效。活动结束后,85%的参与者表示能独立使用智能手机基础功能,反诈意识也明显增强。

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志愿者化身“数字启蒙者”,为40余名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开设“科技+艺术”特色课程。素描课上,教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家乡特色;维建模入门课上,孩子们用鼠标“搭建” 迷你乡村,解锁空间想象力;编程启蒙课则通过趣味游戏传递代码逻辑,让数字思维的种子悄然萌发,促进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与科技认知同步提升。

文脉传承续根魂 数字技术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中华文脉传承团通过“历史+非遗”双轨实践,让青年学子在触摸文化根脉中汲取力量。成员们走进忠州巷子,实地探寻城市文脉;走进忠州展览馆,通过影片、裸眼3D、多媒体互动等科技手段了解城市发展历程。

成员们还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学习扎染技艺,沉浸式体验非遗之美,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参与东坡路社区广场“数字+传统”文艺汇演,与居民共同呈现欢乐海洋,实现文化共生。

青春担当向未来 构建数字乡村长效赋能机制

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三下乡” 活动,是知识输出与高校、乡村双向赋能的结合。学院通过 “专业+实践” 的方式,让青年学子在助农直播、社区服务、文化传承中,将数字技术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引导更多青年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让数字之光照亮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