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当前位置:第九十二期>第二、三版>详细信息

支教助学、科技下乡、非遗传承...... | 四川天一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

来源: 发布于:2025-08-31 浏览:42

这个夏天,四川天一学院学子带着理想奔赴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乡野,用实践书写成长。支教助学、科技下乡、非遗传承......他们在调研民生中读懂基层,在服务乡村里锤炼本领。

01 星光服务队

学校星光服务队11名学子赴绵竹市紫岩街道学府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活动聚焦安全与文化传承,通过改编防溺水童谣、讲解急救知识及情景模拟筑牢安全防线,以“汉字密码+非遗体验”让传统文化鲜活传承;队员们在课程策划、应变沟通中实现从校园“萌新”到基层“引路人”的蜕变,相关活动获社区高度赞誉。

02 “天一行”服务队

学校“天一行”服务队14名志愿者赴绵竹市吉祥村“童伴之家”,开展以“红色引领思想,健康守护梦想”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活动紧扣“红色引领,健康护航”核心,首创“思想引领+学业帮扶+健康守护”三位一体服务体系,通过情景体验红色课铸魂育人,以“1+N”分层辅导助力学业,依托口腔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等专业优势,开展可视化龋齿预防、“寻宝识百草”、膳食宝塔手绘及急救培训等特色健康服务,并为村里孤独老人提供生活照料。

志愿者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开发沉浸式课程与场景化活动,在淬炼专业能力与责任感的同时,为乡村播撒爱国、健康种子,探索出“思政教育——专业实践——乡村振兴”育人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03 致远服务队

学校致远服务队11名志愿者在2位指导老师带领下,联合多方单位在德阳市旌阳区天元街道武庙社区开展“青苗护航?筑梦未来”暑期夏令营活动。围绕“科技启智、文化润心、安全护航、艺术育美、生活实践”五大维度,团队精心策划19场主题活动,服务青少年90余人次,通过“大国重器”科普、科学小实验点燃科技梦想,以汉字演变、国画启蒙、剪纸体验等传承中华文化,借助柔道教学、防溺水讲解等筑牢安全防线,更以粘土创作、职业启蒙等提升综合素养。

结营仪式上的温情分享与社区表彰见证活动成效,此次实践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播撒下梦想与希望的种子,也彰显了青年担当,为校社合作搭建桥梁,未来将持续助力社区青少年成长。

夏令营活动结束后,中共德阳市旌阳区天元街道武庙社区委员会、德阳市旌阳区天元街道武庙社区居民委员会还联合撰写了感谢信,表达对天一学院及学校致远服务团全体成员的由衷感谢,称赞此服务团是支 “有情怀、懂教育、善作为”的青年先锋队伍。

04 烛光筑梦团

学校烛光筑梦团12名学子赴绵竹、什邡开展19天社会实践,以“红色铸魂、安全护航、文化浸润”为主线,累计开展活动50余场,精准覆盖124名乡村儿童及100余名基层群众。团队通过升旗仪式、红色舞台剧、知识宣讲等筑牢信仰根基,以禁毒、防溺水等趣味课堂守护生命防线,借助非遗漆扇创作、包饺子大赛等活化传统文化,还开展了体育活动、梦想分享、基层调研等丰富内容。

相关活动获多方高度评价,收获12份个人奖杯、3项优秀团队证书及20余封感谢信,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数万。团队以人均180小时服务时长,践行“把小我融入大我”的纲领,彰显学校“立德树人、实践铸魂”育人理念,更启动“薪火计划”与社区建立长期合作,让红色教育常态化延续,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担当。

05 爱心播种服务队

爱心播种服务队走进社区开展“三下乡”系列活动,围绕防诈骗宣传、健康抽血检查、消防安全排查、入户走访慰问四大行动传递温暖与服务。针对社区老年人多的特点,服务队通过“防骗小剧场”还原骗局、发放宣传页200余份,筑牢防骗防线;联合当地卫生院设登记、等候、采血区,为居民提供免费抽血检查及便民帮助;细致排查社区消防设施与疏散通道,普及消防知识和逃生技巧;入户走访倾听居民生活需求、困难及社区建设建议。

此次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下一步服务队将跟踪落实建议,开展常态化服务,让爱心在社区持续生根绽放。

06 “医”路前行实践队

“医”路前行实践队赴彭州市西海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 活动,聚焦“关爱老人健康”与“社区文明共建”核心。在养老院,队员们打扫居室、宣讲高血压等常见病预防知识、演示血压血糖测量技巧,陪伴老人聊天并献上文艺表演;转战社区公园开展环保行动,清理垃圾并向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面向居民开展“科技精神赋能?共筑健康生活”宣讲,结合社区农业数字化转型案例传递创新理念,还联合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健康小课堂”,通过120余通电话精准对接老人,安排专车接送参与免费体检。

此次活动实现精神引领与民生服务双赋能,未来实践队将深化校地协作,推动医疗健康、生态环保、科技普及等资源下沉,以志愿精神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07 陶韵年痕志愿服务队

陶韵年痕志愿服务队赴绵竹陶版年画及陶瓷非遗传承基地,开展为期8天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以“理论学习+技艺实践+创新传播”三维模式解码绵竹陶版年画。志愿者们体验陶瓷制作全流程,掌握模具密封、补浆等技巧;学习拓印技艺并完成《红心照耀中国》等题材作品;将布艺与年画元素融合进行雕塑创作;在文化溯源中了解“刻、烧、拓”工艺及巴蜀艺术风格;通过彩绘实践探索传统色彩的青春表达;还开展街头传播提升公众认知。

实践中,志愿者们掌握了多项非遗技艺,深化了对非遗传承的理解。团队人员表示,未来将以“体验+传播”双轨模式持续推动非遗走近青年,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08 青春绘梦队

学校青春绘梦队在紫岩街道学府社区及文博社区开展为期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化身“文化小讲师”,组织开展“巧手编中国结,文化共传承”活动,讲解中国结的历史渊源和美好寓意,手把手教学编织技法,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聚焦暑期安全,开展防溺水主题教育,结合真实案例讲解知识要点,组织观看警示视频,并用画笔描绘自己对防溺水知识的理解,在寓教于乐中强化安全意识;开展“红十字‘救’在身边”知识讲座及“绘红十字·悟博爱情怀”绘画创作,普及实用的急救技能;通过PPT、趣味科普视频、互动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汉字千年演变;开展历史文化教育活动,带领孩子们梳理中华上下五千年朝代脉络、手绘“朝代长卷”,加深其对历史传承的理解与认同。

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学生志愿者们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山河,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乡村的未来。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天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