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 第三十六期(2017-08-77)
  • 第三十六期(2017-08-17)
  • 第三十六期(2017-08-27)

当前位置:第七十期>第二、三版>详细信息

张潘:纸上得来还得手上功夫

来源: 发布于:2022-12-15 浏览:936

他用陪伴教会学生比起输赢要更在乎成长他用行动告诉学生比起突围要更看重突破他走在行业前沿又坚守教学一线传授专业技能又不忘自我深耕,他是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教师张潘。

 

带着创作思维夯实美术基础

在四川省第三届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类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展示大赛中,张潘和其他专业教师的带领参赛学生获得28个奖项。赛后返校的总结会上,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专业比赛认识各大高校艺术教师,在交流切磋中了解其他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和培养重点。同时张潘还关注到了学生们一点点积攒起来的自信,他认为比赛对于学生来说是再好不过的锻炼机会,艺术创作从来都不是闭门造车,多看、多学、多尝试才能真正技能见长

在张潘看来,对于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基本功训练,已经不仅仅是线条、造型、色彩,而是要带着创作的思维和方向去夯实基本技能。每一个学生的创作风格是不同的,千篇一律的基本功训练实际上是缺乏个性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所以在张潘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可以得到尊重和辅导。

 

八年的周末时代共享

在张潘创作的作品中,一个名为周末的系列作品引人注目,其中作品《周末您好》入选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其实周末系列是张潘从2014年就开始尝试、2016年走向创作成熟,谈及创作初衷,他笑着说:其实很简单,就是平时工作太忙了,每到周末就是属于我自己的创作时间,有时候某个街角一站就是半天,那种虚度光阴的感觉很美妙,就想用画笔记录下来。中国画与现代元素结合、纯水墨与都市街景碰撞,也体现出张潘对当下都市变迁的关注和体验。

张潘认为,一个热爱创作的人也必然热爱生活,因为没有生活也就没有灵感。共享时代的创作源泉同样也是在一次下课的路上开始的,张潘注意到学校门口黄色、蓝色的共享单车比比皆是,当单车不仅仅是出行工具也是时代共享精神的体现,它就具有记录的意义和价值,于是张潘用手机拍下了大量排列的共享单车画面,回家动笔时发现单车的细节还是需要一个模特,于是便开车去马路边借了一辆单车运到画室比照,当时还是有很多路人以为我在偷车,我也没解释,后来天都黑了我又把车还回去

这样的创作故事,张潘也会讲给学生们听。大家一边听得开心一边按老师的教的学会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记录生活。

 

从粉笔画到个人展,好老师就是领路人

年幼的张潘看着小学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栩栩如生的牡丹芍药、层峦叠嶂的山川河流入了迷,生涩的笔画在纸上对照着勾勒,没想到老师看了他的画夸他画得有模有样。从那之后,张潘便爱上了画画,还加入了学校的美术兴趣班。那时候条件不好,一直到上初中,我平时省吃俭用把生活费都节约出来,周末去城里裱画店看画、买纸,画画,正面画完反面画这样一周周的重复,张潘最终凭借美术特长考上大学。大学期间,张潘的创作天赋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四年间他参加了三次画展,其中包括一场个人画展。我的老师比我还兴奋,画展已布置下来,老师们就邀请自己的画家好友来看展

如今,张潘也成为一名教师。在学生眼中,张潘是个接地气的大神,他的课堂没有枯燥的说教,学生时不时哈哈大笑;他看似随意的几笔勾画,学生却看得目瞪口呆。学生向他讨教创作的技巧,他却说我也不是天生会画画,但是天天画总能画出个样子,张潘告诉自己的学生,创作要用脑子,自己年纪轻轻就花白头发是有原因的。

虽然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创作约稿越来越多,但张潘依然每天坚持创作,也十分享受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年轻的生命总能给我启发,有时候学生在画画,我就记录下他们的样子,在张潘的世界,绘画有生命、有力量,一起一落都是对这个世界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