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薇)2013年9月3日晚上9点半,张鎏滟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告诉她:“老师有办法让你读大学不交钱!”张鎏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身处遂宁市某个偏远农村的女孩是一个应届高中毕业生,已经收到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的录取通知书,但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本该报到入学的日子,她只能一个人坐在家中,收拾行囊准备外出打工。真的吗?她连着追问了七八次确认这个消息。当真的意识到自己能够圆了大学梦的时候,她再也绷不住眼泪了。
电话那头告诉张鎏滟这个消息的人叫雷科,是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学生资助处的干事。6年后回忆这件事情,他感慨不已:“我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却没想到改变了一个女孩的命运。”
带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走
2013年到2017年间,雷科一直在学生资助处工作,经他手得到资助的学生不计其数,张鎏滟只是其中的一个,却也是印象中最深的一位,“她来学校报到时,就带了两件衣服”。
2013年9月,车院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终于开始了第一届招生,新生报道的时间快要过去,雷科发现一个叫张鎏滟的学生始终没来学校。打电话了解情况后,他才发现对方家庭的贫困完全超出他的想象,“从村里到镇上要走两个小时,家里甚至没有电话,唯一的联系方式填的还是亲戚”。所以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张鎏滟赶到亲戚家接到了雷科这通电话。电话那头的女孩很紧张,雷科能感受到,贫困、自卑、忐忑、未知,为了不让对方产生负面情绪,雷科并未一开始就谈到上学,而是从生活环境、高中情况、未来的打算引入,感受到对方逐渐放松,他才说出了那句让张鎏滟一辈子也难以忘记的话:雷老师有办法让你上大学不交钱。
在雷科的帮助下,张鎏滟申请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考虑到她的家庭情况,车院还为张鎏滟实行了各类减免,并提供了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机会,协助校内图书馆事务以获取一定生活补助。张鎏滟本人也十分争气,学习刻苦,据雷科回忆,她一只手就能抱起一个轮胎,张鎏滟在学习专业知识方面毫不忸怩,在她看来,只要是与学习有利的事情,她什么也愿意做。靠着自己的勤学刻苦,张鎏滟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真正实现了“上学不花一分钱”。
如今,毕业多年的张鎏滟仍然与雷科保持着联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家乡的教师编制,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说自己选择成为一名老师的初衷是因为雷科,“当年雷老师选择帮助我时,我就决定要当老师了,我想将这种教育理念传承下去”。
对雷科来说,理念得到认可固然欣慰,但自己的工作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才是他最开心的地方,“从事教育工作就是这样,带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走”。
在学生资助处工作的五年中,雷科还总结了一套将项目管理论运用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方法论,借助项目管理的方法,将学生资助的评选标准及步骤流程化、系统化,让整个资助工作更高效透明,为更多贫困学子提供读书的希望。
站上讲台,实现教师梦想
在来到汽车学院之前,雷科是资阳市某学校的“机械制图”专业教师,任教多年,对于课堂有着特殊的热爱。虽然到了汽车学院后,做起了学生资助工作,但他心里还有一个更真切的愿望,那就是重新走上讲台。
于是,2017年4月到9月,雷科向领导提出了不下8次转岗申请。学院领导在结合雷科出色的工作、教学经历后,终于同意了。
机会是有了,但要真正讲好课,却不容易。由于自己在行政岗位工作了多年,教学经验难免缺乏,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捡起来”,这对雷科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017年9月,雷科终于站上讲台——接手2017级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学生的机械制图课,第一堂课的内容是教授画图标准。
得到通知后雷科立即开始备课,他一遍遍地看教材,首先做到将内容烂熟于心,但“学”与“教”是两码事,为了熟练“教”的部分,雷科将自己关在寝室,设计教案和PPT,整整讲了三个下午。在寝室讲课没有课堂氛围,雷科又去空教室试讲。
不料,在空教室讲课这一幕,被时任学院院长助理的熊左桥看到。在默默听完雷科的试讲后,他询问雷科是否可以再找几位老师过来一起听听。雷科当时很纠结,一方面,自己很紧张,还未做好准备在几位资深老师眼前讲课;另一方面,其他老师的意见无疑能让教学效果更好。在纠结一番后,雷科接受了熊左桥的提议。几位汽车工程系的教师听完后,重点建议他放慢语速,“车院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各地语言有差异,讲课时语速尽量放慢,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听明白”。
雷科接受意见,整个授课节奏果然从容了许多。后来他反思,当初自己语速之所以那么快,还是因为紧张,想要将自己不熟的知识点快速略过;如果对知识点足够烂熟于心,反而会恨不得每个字都拆开讲,就怕学生听不懂。
当天8点10上课,正式考验即将来临。六点过,天还蒙蒙亮,雷科就早早起床准备,7点50抵达教室,检查多媒体设备,看着学生一个个走进教室,反复在脑海中温习着讲课的步骤。
雷科的辛勤准备得到了回报。当他按照预定步骤讲完课后,这节在他看来“中规中矩”的课程却很意外地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学生下课了还围着他不断提问,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意愿。
走近学生,创新教学方法
除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雷科也在不断尝试,积极了解学生情况,寻找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为了了解真实的学生状态,雷科经常找同学们聊天,每次他一出现在学生宿舍,就会有学生在走廊上大喊:“老大来了,到301来了”,然后班上其他宿舍的同学都放下手中的事情,急匆匆赶到这个宿舍,担心来迟了没位置。
最多的时候,一个寝室能挤下三十多个人,雷科被围在学生中间,听他们讲,自己也会发言。除了一些生活趣事,他们还会聊学习中碰到的难题,哪些地方听不懂,哪些知识点难学。在一次次夜谈中,雷科不仅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喜好和学习情况,他还发现,比起理论,学生们更喜欢实际上手操作。
针对这一点,雷科对课堂时间做了创新性的规划,“每堂课45-90分钟,40%的时间讲理论,50%用于练习”,练习的时候,他会走下讲台逐个指导学生,最后10%的时间,由学生上讲台交流自己的总结。雷科认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总结,理解才能更深刻,“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正向反馈,2020-2021年两届四川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雷科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融入课程设计中,连续获得了全省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在他的指导下,2019届汽车装改技术专业的刘岸林在2021年资阳市第十四届“十万职工大练兵·大比武”暨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中获得汽车发动机改装的第一名。
无论是毕业后选择任教工作,还是在学生资助处工作五年后毅然转岗,其中的艰辛都难以想象,支撑雷科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是他对教育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